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子欲孝(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事实上,相关知识林鑫还在上学的时候都已经学过了,只是当时他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罢了---各种物质、反物质、精神、灵魂等等组成了整个世界;而轮回、缘分等则维持着整个世界的平衡---因为轮回,世界才没有因为不断增加的生灵数量和不断减少的资源而枯竭;因为缘分,世界才多姿多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各种物质机缘巧合之下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缘分。缘聚而生,缘尽而散,天地万物皆是如此,概莫能外。说人有生老病死,这也是一种缘分,也可以说成宿命。缘浅缘薄、缘深缘浓--------看的是气势,也可以说是福气。福气这东西很特别,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客观上又确实存在着。有的人生来命好,走到哪里都能顺顺利利,一辈子平平安安衣食无忧;有的人忙忙碌碌、不断追求,末了什么都得不到;有的人其蠢如猪,却能安居庙堂;有的人智计高全却只能混迹草莽---一个“命”字了得!福气,来自于上辈子的修行,也来自这辈子的积累!行善积德、爱惜己身、兼爱他人---积蓄今生的气势,凝聚来世的福气!

    老爷子一辈子庸庸碌碌,没干过其他好事,就教育了自己,这是他这一辈子的善缘!

    也没有干过其他的坏事,就是盗墓一项让其他亡魂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即便是转生他世也落不得一个好下场,这是他这一辈子干过的最大的坏事,也是他这一辈子最难洗清除的孽缘---

    “罢了罢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做儿子的已经做到了“提醒”与“警示”了,难道还能将他捆绑起来?至于这一辈子未能尽孝,也许上辈子他欠着我的,我这也算是为他“消业”了吧。”

    林鑫想到这里,突然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小了很多,心理面的所有的悲伤也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与此同时,林鑫眼前的世界跟以前完全不同了---突破了“炼神”,进入了“返虚”了!

    四年了,终于是突破了!只不过,林鑫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来突破的。

    安葬父亲做的非常简单:火化之后,林鑫亲自挖一个大坑将骨灰盒放在里面,然后找一颗大树种在上面。

    在河南这一带,死者为大。要是放在以前,人死之后不仅要土葬,还要吹吹打打做家祭,让孝子贤孙哭天抢地。一方面是因为后人要表达敬意,另一方面也为死者积累愿力,让他走的风风光光来世也投一个好人家。

    林鑫的这种做法,别人非常不理解:安葬自己的亲爹,做一场家祭、修一个坟能花几块钱呢?就算是国家不让土葬、民政局要出面干涉,最多一两千块就打发掉了。为什么要办的这么简单呢?实在是太不孝顺了,这样的儿子,可悲啊你特么的林鑫也算是一个富豪啊?我呸---林鑫这种做法很快在家乡掀起了一股热嘲。

    面对相邻的热嘲冷讽,林鑫根本就不在意。是的,现在哪还有那么多讲究啊?从科学的角度讲,土葬对环境有污染,还能传播疾病,同时也占用了紧缺的耕地,而火化或者天葬恰恰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从玄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既然已经进入到下一个轮回当中去了,那么他在这一个轮回之中的一切都应该抛下,否则的话走的并不彻底,对来世总会造成些许影响的。

    在埋骨灰盒的地方上面种上一棵大树留个纪念,将来烧纸的时候至少有个地方,不是?

    凡人不一定知道,但林鑫非常清楚:那些修建豪墓的王公贵戚,死后固然能够得到阳间愿力的加持,在一定时间里过得相当滋润,甚至能够将自己在阳间的享受带到下一个轮回之中去。但时间一久凡间的愿力就会减少,对于“业债”的镇压也就越来越不力了。特别是在坟墓被人盗了之后,那些为他们建造豪墓、为保守豪墓秘密而屈死的亡魂就会脱离出来,进入到与他永世纠缠中去。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厄运也就真正的开始了----

    事实上,在修仙界根本就不会埋葬亡者。越是修为高深的人,死后越是化解的干干净净。正道修者如果晋升无望、寿限将到时他们往往会散功,然后羽化,让自己的一切重新进入新的轮回之中---他们来的自然,走得也很干脆,了无牵挂。而那些没什么修为的人,就更没有资格享受土葬了,他们死后也就只能仰仗一堆柴火。

    (兄弟姐妹们,正合爱你们,也希望得到你们的爱。实话实说,如果不是哥们心理素质一直超好,估计就现在的成绩,早就太监了---虽然正合也非常热爱写作,但是总的吃饭吧?为了写作,正合已经放弃了不低的收入,而现在起点的大大们也不理睬,签约至今没有音讯。当然,正合也知道,就现在的点击率,要签约起点也没有信心啊---所以,大家在看完之后,如果觉得好,不妨投一张推荐票,或者给你的朋友说一声,拜托了!此处不算字数)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